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駱玲:
強強聯合,錯位競爭,建立部省協調機制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渝城市群發展方向日漸清晰。
北京大學區域經濟學教授楊開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劃強調“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格局”,是希望成渝城市群在未來可以解決發展的“啞鈴形”結構。
目前,成都和重慶在整個城市群中GDP比重過大,擠壓了其他中小城市的發展空間,如2015年四川省逾3萬億的GDP貢獻中,成都一家超1.08萬億元,而GDP排名第二的城市綿陽僅1700億元。
楊開忠認為,只有在成渝兩地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前提下,才能合理引導產業布局,從而推進整個城市群從過去的“單獨建立成都和重慶兩個經濟中心”的階段,向“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發展中小城市群”邁進。
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駱玲認為,其目的是國家從戰略布局和頂層設計層面考慮,加強對成渝兩地發展的統籌協調,引導促進成渝城市群建立產業集群和鏈條上的關聯配套,減少相互間產業重復建設、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提升城市群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
以汽車產業為例,成都與重慶已成為中國汽車版圖上鼎立的兩足。
成渝兩地產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同質化,必須要打通全產業鏈的上下游。實現強強聯合加錯位競爭。當然這也需要一個更高層面的協調溝通機制,對產業布局、利益分配進行溝通協調。
“無論是經濟區還是城市群,只要涉及到跨行政區域,都存在利益分配的問題。”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利益之爭尤其表現在跨區域的項目建設方面。所以,要以市場為基礎、利益為導向建立一個協調機制,譬如可以借鑒京津冀,建立部省聯席機制,統一協調分配。減少不必要競爭,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率。本版稿件采寫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