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蠔的歷史比人類的歷史長得多
生蠔真的是春藥?
因為生蠔的造型長得和女人的陰部很像,所以在許多原始文化中,生蠔成為女性的標志,與生育能力聯系到了一起。1950年代出版的《The English, The French and The Oyster》一書就曾闡述過類似的觀點:生蠔一直被認為是春藥。難怪西方古代著名的浪蕩子如Casanova、唐璜等人都是生蠔的鐵桿粉絲。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生蠔含有大量鋅,鋅能夠促進睪甾酮的釋放,而睪甾酮能夠促使Libido的產生,這里的“Libido”物質類似于性激素,是佛洛伊德在上個世紀初發現并命名的化學物質。所以,生蠔進入人體內之后,人體內會發生類似于興奮劑的化學反應。
Don’t eat oysters in months without an R
這是一句在西方人中流傳的老話,這話針對的是北半球的生蠔們,南半球則相反,簡單地說,生蠔還是秋冬天吃最棒。好在現在空運發達,夏天也能吃到南半球的肥生蠔了。一般來說,生蠔出生3個月之后才能長到一角錢大小,每年的生長速度也不快,我們吃到的生蠔年齡都是5-8歲之間,根據種類、產區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生蠔當然是生吃最佳,用口對準蠔殼,用手或用叉子將蠔肉放入口中咀嚼便可,記得將所有汁水吞下,這是生蠔的體液,很營養。在吃生蠔之前,可先聞一下味道,如果味道渾濁帶著腥味,那就不太妙了。干凈、新鮮的生蠔應該帶著海水味。檸檬、紅酒醋是經典醬汁,有近200年歷史,但口味是個人選擇,完全可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加調味。如果實在不愛生吃,也有很多方法來處理它。“生蠔之王”Bill介紹說:生蠔可做天麩羅,也可與雞肉、培根一起用白酒炒,他今年還將這種做法帶去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56樓的“食在56”中。
生蠔在全世界的分布
生蠔如葡萄酒
不止一次有愛蠔之人跟我說,“生蠔就像葡萄酒”,因為生長環境對生蠔的影響就如自然環境對葡萄的影響一樣。愛酒之人都知道,對葡萄酒來說最重要的就是“Terrior”,對于生蠔生長的自然環境,也有一個名詞,叫做“Merrior”,所以將生蠔的產地特別標注是有一定道理的。
品嘗生蠔的三大指標是:汁液的咸度,肉質的豐厚程度,及最后的綜合口味。海水鹽度越高,生蠔的味道也就越鮮。除了海水的鹽度之外,還有其他因素也能影響生蠔的口感:浮游生物與溶于海水的礦物質能使牡蠣帶有獨特的細微風味,比如礦物味、煙熏味等;而天敵、海流,以及是否暴露在潮間帶中,這些因素都有助于生蠔鍛煉并擴大閉殼肌。水溫決定生蠔的成長速度,甚至性別:溫暖、食物豐富時,生蠔生長快速,且常會令生蠔變性成為肥腴的雌性,體內帶著數以百萬計細小的卵;冷水使生蠔生長緩慢,性成熟時間延后,肉質便會變得較瘦、較脆。所以,“Merrior”令生蠔品質千差萬別,與葡萄酒很相似。
但生蠔比葡萄酒還少了一步人為的影響,葡萄酒需要釀造,而生蠔直接開殼食用便可,它們的確是天賜予的美味。
一直與Hyatt酒店集團合作的生蠔供應商Bill Marinelli告訴我:跟葡萄種類一樣,生蠔家族也有一些分布較為廣泛的大家族,全球目前具有商業價值的生蠔大約有20多種。
最有名氣的
歐洲牡蠣(Ostrea Edulis)
它主要分布在歐洲,由挪威到摩洛哥經地中海到黑海一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國Belon地區的,所以這個種屬的生蠔又被稱為“貝隆生蠔”。它吃起來有微微的金屬味,海水味較重,初級接觸生蠔的人可能會覺得味道太重,但它是許多老饕的最愛。
熊本蠔(Crassostrea sikaema)
其中著名代表是個子小小,像貓爪子一樣的Kumamoto,中文叫“熊本蠔”。原來產于日本熊本縣,但是后來被捕得快絕種, 1920年代傳到美國,便在美國西海岸開始繁殖。
維吉尼亞美東牡蠣
(Crassostrea Virginica)
分布在加拿大圣勞倫斯灣到墨西哥灣、加勒比、巴西沿岸和阿根廷地區的海域中,美國華盛頓地區出品的生蠔多是這個品種。
亞洲長牡蠣(Crassostrea gigas)
一般餐廳都將它簡寫為“C.gigas”。分布在太平洋、歐洲、地中海,美國、加拿大、法國都有,像另一個法國的著名產地Fines de Claire出品的也屬于亞洲長牡蠣。它聞起來有一些甜瓜和小黃瓜香味,海水味通常沒有歐洲牡蠣那么重。一般說來,出自歐洲的生蠔基本屬于亞洲長牡蠣和歐洲牡蠣這兩大種類。
奧林匹亞牡蠣(Ostrea Lurida)
主要分布在美國的西海岸、亞洲與太平洋地區,著名的華盛頓產區也有這個品種。它吃起來前味較咸,還有海草味、礦物質味,蠔肚部位較甜美。
除了這些用品種來命名的出品之外,也有以產地名來命名生蠔的方式,比如出品自加拿大的Malpeque Oysters、New York's blue point oysters、Sydney Rock等,其命名系統的復雜性一點也不亞于葡萄酒。
(左)West Coast Virgins(中)Kumamoto(右)C.gigas, Beach Angel
(左)West Coast Virgins
產地:美國,華盛頓地區
口味:聞起來有些像綠葉,肉質較肥,但海水味比較淡,個頭最大。
(中)Kumamoto
產地:美國,Pacific Northwest
口味:肉質飽滿,個子雖然小,但Cream很足很脆,水分很多,蠔膽皮膚很薄,海水味比West Coast Virgins足,非常受入門人士喜歡。
(右)C.gigas, Beach Angel
產地:加拿大,位于西海岸的Angel海灘
口味:口感濕潤,裙邊部分較長,所以不算很肥,但海水味還算比較濃郁的,很受歡迎。
(左一)Cloudy Bay Lagoon, Tasmania, Austrilia(左二)Pacific Gigas(右二)Eagle Rock(右一)Fine de Claire
(左一)Cloudy Bay Lagoon, Tasmania, Austrilia
產地: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
口味:塔斯馬尼亞是世界知名的軟殼動物產地,這里的生蠔與加拿大的C.gigas口味挺像,但更清新,略帶甜味,肥瘦適中,也很受歡迎。
(左二)Pacific Gigas
產地:新西蘭,北岸
口味:是加拿大C.Gigas的近親,但它的裙邊更長一點,身體較短,所以不算很肥,不過海水味更重一些。
(右二)Eagle Rock
產地:美國,華盛頓
口味:因為棲息在此地的老鷹得名,有瓜果香,肉質豐腴肥美,海水味充足。
(右一)Fine de Claire
產地:法國,產自西部羅亞爾河口和吉隆特河口間
口味:檸檬般的清新,咀嚼時會陸續涌現青草、海藻的芳香,還有礦物質的味道,咸味很重,適合生蠔老饕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