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行業似乎正在經歷一場“危機”。
LVMH集團、開云(Kering)集團、歷峰(Richemont)集團等奢侈品巨頭在近期陸續發布三季度財報。按照目前公布的財報顯示,多家奢侈品公司的業績均有所下滑。
咨詢公司貝恩公司與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Altagamma聯合發布的最新《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預計將達到近1.5萬億歐元。貝恩公司預計,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將面臨自大蕭條時期以來的首次增長放緩(不包括疫情期間)。按當前匯率計算,全球銷售額與去年相比將下降2%。
從業人士認為,如今的“回落”是相較于過去幾年高增長,銷售增長放緩或是“正常化”的一種表現。
LVMH集團首席財務官 Jean-Jacques Guiony在此前的業績分析師會上表示:“我們目前的大多數市場都面臨著經濟挑戰。在此背景下,奢侈品需求疲軟也就不足為奇了,特別是考慮到去年下半年我們仍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
開云創始人跌出全球百大富豪榜
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是全球奢侈品行業公認的風向標,但目前領頭羊的走勢也出現了疲軟。今年前三個月,該集團收入同比下降2%至607.53億歐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集團總收入為190.8億歐元,同比下降超3%,低于分析師預期的200.5億歐元。
LVMH集團的業務部門涵蓋時裝及皮具、葡萄酒及烈酒、香水及化妝品、鐘表及珠寶、精品零售等五大業務板塊。其中占比最高的時裝及皮具業務在第三季度的收入為91.5億歐元,同比下滑5%,低于分析師預測的96.7億歐元,這是該業務自疫情以來營收首次下降。紅酒與烈酒收入下滑7%,高于分析師預期下降2.41%。香水和化妝品部門的收入增長5%。從財報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只有香水及化妝品、精品零售兩大板塊實現了正向增長,其余部門均有所下滑。
擁有Gucci、YSL的開云集團同樣不太樂觀。該集團今年前九個月收入下跌12%至129億歐元,第三季度收入下跌15%至38億歐元,其中核心品牌Gucci第三季度收入下降25%至16.4億歐元,為今年以來最大跌幅,YSL的收入也下滑約13%。
公司副首席執行官Francesca Bellettini表示,奢侈品行業目前正經歷一場“危機”。早在上半年,開云便顯出頹勢。截至2024年6月30日,該集團上半年收入為90.18億歐元,同比下降11%,上半年歸母凈利潤8.78億歐元,同比下降51%。
一路下滑的業績讓集團創始人Fran?ois Pinault跌出全球最富有的100人之列。日前發布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Fran?ois Pinault目前排名第105位,這是自他12年前首次進入彭博億萬富翁指數以來首次跌出前100名。
另一家擁有卡地亞、梵克雅寶、積家、江詩丹頓、萬國等品牌的歷峰集團則稍微好些,集團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30日的六個月內,其銷售收入與去年比幾乎持平微跌1%至100.77億歐元,但營業利潤下滑17%至22.06億歐元。
中國消費者變了?
中國市場在過去幾年高速發展,也受到了全球奢侈品集團重視。但如今中國消費者對待奢侈品的態度似乎開始轉變。
上海白領王菁華(化名)告訴記者,她從去年開始便不再買奢侈品包,主要是家里已經有很多,而自己也不一味再追求。但這并不意味著她的消費支出減少了。自愛上健身以后,王菁華如今每年會花費兩三萬元在健身私教課程以及花費不菲費用與志趣相同的伙伴在周末參加各種戶外活動。“以前我每年都會買兩到三個名牌包,但現在我情愿把這些錢花在其他地方。比如購買好一些的運動裝備、上私教課,我感覺這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健康。”
記者注意到,多家奢侈品公司在財報分析會上均提及了中國市場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以歷峰為例,在截至9月30日的6個月內,該集團除日本外的亞太市場收入同比下跌19%至34.49億歐元,中國市場收入則下滑37.92%至20.78億歐元。歷峰集團在財報中指出,中國市場收入出現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市場消費喜好轉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與2023年同期34%的高增長對比所致。
同樣,LVMH集團的亞洲地區的銷售額下降了16%,降幅超出預期。Jean-Jacques Guiony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中國的消費者信心已回到疫情期間的歷史最低水平。
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消費者將消費重心轉向外出旅游和社交活動,她/他們更青睞個護、保健等悅己體驗而非實體奢侈品。
另一方面,幾家奢侈品品牌的頻繁調價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消費者產生了倦怠的情緒。《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指出,面對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和奢侈品品牌頻繁漲價,全球奢侈品消費者紛紛開始削減非必需品支出。這一趨勢直接導致奢侈品消費人群在過去兩年中減少了約5000萬人,尤其是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具體表現為對奢侈品品牌的擁護度逐年下降。
前述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有所回暖。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