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廢是家電的終點。的確,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到達一定使用年限后,都將面臨報廢。但是,在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報廢是資源循環利用的起點。
今年是海爾智家上市30周年,作為國內ESG的先行者,海爾智家在過去30年間有針對性地推動家電全產業鏈綠色轉型,再循環互聯工廠便是其踐行ESG綠色發展理念的實踐之一。通過科學拆解廢舊家電、產出高品質循環新材料并推動其高值化應用,海爾智家使有限的資源得以無限循環。除此之外,海爾智家還圍繞研發、生產、使用等多個方面,將低碳節能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新路徑。
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
回收、拆解、再生,助力廢舊家電無限循環利用
窗明幾凈的車間中,一臺500L容量的大冰箱被緩緩推到上料口,經過預拆解、冷媒回收、自動打孔瀝油、多重破碎、三級分選等,最終變成了一堆堆拆解金屬、再生塑料、循環部件,并以這種全新的形態,重新進入產業鏈……在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重復上演。
近年來,為了推動廢舊家電回收再利用,海爾智家不斷加碼布局再循環產業。基于全球首家再循環互聯工廠,海爾智家構建起行業首個家電“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循環利用閉環體系,工廠拆解規模200萬臺/年,行業單體拆解規模最大,循環材料再生規模3萬噸/年,實現年碳減排量約1.7萬噸。同時,基于行業內最先進的高品質塑料清洗分選產線和循環新材料生產線,海爾智家致力于打造高品質循環新材料。
以標準型號的冰箱為例,目前冰箱回收利用率的行業平均水平維持在95%,而海爾智家已經將回收利用率拉升至99%,是目前行業最高的,同時,工廠產出循環新材料純度高達99%,性能媲美新料。一臺46kg的家用冰箱,以海爾智家的工藝進行拆解后,可以拆解出15.59kg鋼鐵、10.9kg泡棉、4.79kg塑料、3.3kg玻璃、0.05kg制冷劑、0.13kg銅以及10.52kg其他金屬。其中,鋼鐵回爐冶煉成鋼材,應用到建筑等行業;泡棉用于建筑保溫層等;塑料則經過高質清洗與造粒,應用到家電、汽車、日化等領域,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堅持循環新材料科技引領,海爾智家還通過科技創新,定制化滿足家電、汽車、日化、家居、食品級應用等不同領域的高品質再生應用需求。在家電領域,海爾智家致力于開發高質再生塑料,突破高抗沖、耐熱、耐候、阻燃等性能,解決再生料的黑點、異味等行業難題;在汽車領域,通過深度改性升級,海爾智家將持續推出各類增強塑料復合材料、高性能樹脂材料,拓展再生塑料應用。基于此,海爾智家在為各領域提供穩定循環新材料供應的同時,也使得有限的資源得以無限循環利用。
冰箱智能拆解線
研發、生產、使用,全鏈路綠色發展體系獲認可
家電回收再利用只是海爾智家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個縮影。事實上,海爾智家已將綠色理念貫穿于經營發展的全過程。以海爾冰箱為例,在產品研發端,通過研發新發泡技術、使用新型可再生材料,從源頭減碳;在生產制造端,海爾智家旗下互聯工廠持續開展綠色技改項目,前端降低化石能源使用,后端依托數字化技術使產品生產制造過程更高效,進而降低碳排放;在用戶使用端,海爾智家能通過推薦菜譜、減少開門次數等更多碳減排技術的應用,將普通多門冰箱每天的耗電量從2-3.5度降低到最低0.88度,進一步降耗減碳。
縱觀一臺海爾冰箱的全生命周期減碳歷程,不難發現,海爾智家推動綠色低碳戰略的著眼點,從來不只是關注家電能效本身,而是針對產品設計、生產、使用、回收等不同環節,有著一整套的全鏈路綠色發展體系。具體來看,海爾智家不僅制定了“6-Green”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戰略,實現冰箱、空調等全品類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還將可持續性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價值,進行全方位布局,其創新成果也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認可。
在國內,海爾智家獲得工信部、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等多個國家部門及機構認可。據海爾智家發布的2022年ESG報告顯示,已有43家工廠完成碳盤查,冰箱、洗衣機等6類產品獲得碳足跡認證。截至目前,海爾智家共有10個國家級綠色工廠,在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則擁有8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實現全品類綠色制造。
海爾天津洗衣機互聯工廠
從全球來看,海爾智家也獲得了世界權威機構認可。海爾天津洗衣機互聯工廠代表中國本土企業首次且唯一入選全球“可持續燈塔工廠”;國際權威指數機構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明晟(MSCI)把海爾智家的ESG評級從BB級上調至BBB級,行業領先;Wind的2022年ESG評級海爾智家全行業第一;海爾智家還被同時納入恒生指數三大ESG指數以及登上《財富》雜志首份中國ESG影響力榜單等。
當前,全球綠色產業加速發展,多國加快制度創新和技術革新步伐,推動經濟、能源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以期實現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中國也處于綠色轉型的關鍵期,作為承接“雙碳”戰略的主力軍,以海爾智家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積極應對綠色轉型中的機遇和挑戰,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將助力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