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投資調查公司 Bernstein 發布了一份題為《門店之戰》的報告,他們跟蹤了包括 Burberry、Saint Laurent 和 Céline 在內的 36 個奢侈品牌約 7000 家門店。調查結果表明, 2016 年 7 月到 2017 年 7 月期間,這些品牌在中國凈關店數量(即關店總數與新開店數量之差)達到了 62間。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中東地區,那里是近幾年新興的奢侈品市場之一。
與此同時,Luxury Institute 首席執行官 Milton Pedraza提出了2018年奢侈品市場發展的十大趨勢,討論了行業服務的重要性以及奢侈品消費者的財富分配等話題。具體十大趨勢如下:
1.不同種類的奢侈品增速不盡相同,其中服飾類的增速穩定。
2.千禧一代的奢侈品消費將會受制于其經濟水平,
3.代際之間的財產轉移低于千禧一代的預期4.稅務并不能促進奢侈品消費
5.奢侈品公司將重視情感效益
6.購物中心的周邊體驗將會促進奢侈品門店的消費。
7.實體門店不應被遺忘。
8.電子商務與實體零售的無縫整合
9.數據與人工智能
10.企業需要更全面的人才,未來的銷售人員將需要創造性地展示專業知識,與客戶高效的進行互動。
而從全球的情況來看,2017年奢侈品行業的確遇到了些問題,線下門店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關掉的門店中,有不少位于百貨公司,而這一傳統渠道貢獻了奢侈品牌們在全球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但對于奢侈行業來說,中國市場的關店潮也并不全意味著壞消息。事實上中國市場還有不少未被品牌們發掘的潛力。比如從購物習慣來看,中國消費者就明顯有別于西方人群,他們更喜歡前往一線城市的高端實體店購物。此外,線上購物也是中國奢侈品買家們的一大消費行為習慣。奢侈品牌們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趨勢,最近幾年不少品牌都開始進軍電商領域,以入駐天貓或京東居多。
鑒于此,亨吉利世界名表中心,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將進一步整合線上和線下渠道,對所有銷售渠道都進行數字化改進。 用戶可以在線上比如官網或者微信平臺瀏覽和研究商品,最后選擇在實體店或線上完成購買。
在奢侈品營銷上,實體店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來增強競爭力,其中包括人員培訓、客戶體驗的重新設計以及庫存管理技術的升級等。國內高端零售行業,亨吉利是首家成體系集中培訓認證銷售精英的企業。為能更好地服務目標人群,高端零售從業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產品知識儲備、細心的顧客感知、敏銳的潮流洞察,對藝術與美的分辨鑒賞同樣是必備的職業能力。針對這一行業特質,亨吉利構建了一個“三層營銷”概念。 所謂三層營銷,包括表層營銷——環境美,中層營銷——過程美,深層營銷——情感美,開辟了國內名表行業營銷服務理論之先河。亨吉利讓顧客不僅得到了頂級腕表帶來的物質享受,更在精神層面得到豐富的體驗,幫助顧客實現高品質的生活,創造美和享受美的巔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