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電商可能是西方電商企業在中國內地唯一能獲得成功的市場,一是對奢侈品營銷理解更深,二是掌握了貨源。經過兩三年的運籌帷幄,多家西方奢侈品電商企業通過不同路徑進入了中國市場。
三月下旬,英國NET-A-PORTER推出了中文版“頗特女士”,這個時裝界早就津津樂道的購物網站將亞太總部設在香港。此前一年,頗特集團通過收購限時奢侈品折扣網站熟客網,并將之轉化為集團旗下的奢侈品折扣網站THE OUTNET頗特萊斯的中文版。去年6月,THE OUTNET全球董事總經理Stephanie Phair曾在上海表示,頗特集團隸屬于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團Richemont旗下,雖然資金雄厚,但不會采取中國內地電商普遍采取的犧牲利潤虧本賺吆喝的方式拓展市場。
在頗特萊斯中國內地上線一周年后,Stephanie Phair沒有透露具體的銷售額,但指出中國的銷售額在逐月增長。售賣的品牌從創立時的100多個增加到了230家國際設計師品牌。頗特集團中國區總裁陳人忠說,過去一年頗特萊斯銷售前列的品牌是Alexander
Wang、Chole及See by Chole和Vanessa Bruno,此外Alexander McQueen和Marni也挺受歡迎。其中英國品牌Vanessa Bruno的熱銷也讓他感到意外,這說明現在內地有部分消費者開始買大眾不認識的品牌而并不是只認大牌了。
與NET-A-PORTER集團進入中國的路徑相反,意大利Yoox集團先推出旗下運營的Armani等品牌官方網購,再推出正價多品牌購物網站THE CORNER,最后才推出奢侈品折扣網站YOOX。
NET-A-PORTER和YOOX集團是全球奢侈品電商界的翹楚,但西方市場的通常做法是否適合中國內地市場還值得探討。在中國內地互聯網往往贏者通吃的背景下,首先是集團內部網站是否能起到合力的優勢。以YOOX集團的情況看,品牌官網、THE CORNER和YOOX之間對外保持獨立,并不互相引導流量,在推廣上勢必需要更多投入。
頗特女士和頗特萊斯在取中文名時顯然已經考慮到這點,不過正價網站和折扣網站事實上客戶重疊率很低。據Stephanie Phair透露,全球范圍內只有不到10%的NET-A-PORTER顧客曾在頗特萊斯上購物。
或許是基于這一數據支持,頗特萊斯推出了網站旗下的正價品牌Iris&Ink,陳人忠表示并不將它看作是一個自創品牌,而是將它視為一個可以和任何其他品牌衣服混搭著來穿的單品集合,作為一個基礎款系列配合頗特萊斯內的各種大牌折扣商品售賣。
此外,頗特萊斯還與設計師推出跨界系列,首位合作的Oscar de la Renta已經80多歲,是時裝界僅存的幾位“高級定制”設計師。Oscar de la Renta的一件禮服價格要幾十萬元,顧客多為好萊塢明星,今年央視春晚張靚穎就穿了Oscar de la Renta的禮服。此次Oscar de la Renta與頗特萊斯跨界推出的限量高級成衣系列定價在3500-97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