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berry Brit 2011/2012秋冬系列廣告
極具英國傳統風格的奢侈品品牌博柏利(Burberry)進入2011年5月發布的第六屆年度“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排行榜的奢侈品類別十強名單中。
14年前,博柏利公司差點被改建成牧場,前景一片迷茫,它的商標被貼在蛋糕盒上、餐巾上、圍裙上。博柏利請來一位名叫羅斯-瑪麗·布拉沃(Rose-Marie Bravo)的美國婦人做援兵,當上了他們的首席執行官,祈望咸魚翻身。羅斯-瑪麗·布拉沃開始接管博柏利,要讓博柏利沿著說唱歌手稀奇古怪的衣著之路,走進奢侈品品牌的大門。盡管羅斯-瑪麗·布拉沃在她9年的任期內很好地將博柏利穩定下來,為她的下一屆管理層打下了基礎,并不斷地沖破市場期望,但是否能將博柏利打造成優秀的奢侈品品牌,她的管理團隊依然沒有把握。
下一個階段是由安吉拉·阿倫德(Angela Ahrendts)帶領的,她在2006年加入博柏利。從她接管開始,博柏利已經躍升到了奢侈評估排行榜的前面,將營業額和市場資本翻了一番還多,分別達到15億英鎊和58億英鎊,是同期LVMH集團營業額和市場資本增長速度的兩倍。
近期的銷售業績顯示其財政收入增長27%,運營利潤增長37%。然而,最初的市場良性反應開始減弱,因為公司預知它的眾多旗艦店需要更多的投資,因而短期內利潤增長會受到影響。
適度調整品牌結構
品牌機構的正確定義是,它是建立品牌業務的基礎。以商店為例,一個品牌的基礎有時候是不斷增加的,以便適應新的市場或需求。最后的結果是,一堆品牌和副線品牌沒有共同的頭緒,原先試圖想吸引所有的人,最終一個人也吸引不了。這就是博柏利14年前的窘境。疏通任務是艱巨的,要終止許可銷售(產品許可銷售從1998年的32個減少至2011年的3個)、關閉批發業務、重新定義零售渠道和定位品牌,逐步淘汰在公司戰略地位中與總體發展不一致(雖然有盈利)的副線品牌,盡管這些品牌也打入了公司最重要的戰略市場,如日本和西班牙。
博柏利現在有3個主要的副線品牌:Prorsum、London和Brit(包括Burberry Sport)。Prorsum過去10年發展很好,安娜·溫特在2009年第一次參加了Prorsum時裝秀,當時時裝秀的地址從米蘭遷到了倫敦。London和Brit正在收獲利潤,已經成為博柏利主要的銷售和利潤增長動力, Brit的規模很有可能將超過London。人們只要看看Armani Jeans,就能知道Brit的增長后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