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金秋時節,具有獨特價值視角的北京國際設計周經典設計獎都會給人帶來驚喜與回味。日前,在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式上,備受矚目的經典設計獎,頒給了北京大學王選團隊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又一個陌生而熟悉,卻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大設計”再次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勾連起了那份屬于歷史與時代的回憶,撼動著人們的心魂。
同時,在經典設計獎基礎上,今年新增設的“服務設計獎”頒給了微信支付和小米生態鏈服務設計;新增設的“傳統工藝設計獎”則頒給了2014北京APEC領導人服裝設計。貫穿于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設計周獎項為人們帶來了別樣的感受。
歷屆回顧:經典與創新并重的“大設計”理念
歷經十年九屆的北京國際設計周,如今的活動規模和內容質量已經位居國際設計周節的前列。按照通行的做法,國際設計周節大多會推出代表其設計價值導向的評獎體系。北京國際設計周的獎項采用提名制與初評、復評和終評的評獎方式與程序,重在發現價值、先進的設計觀念和設計導向,堅持專業性和公益性,既不接受申報,也不受商業利益影響。以“大設計”理念為主線的經典設計獎,重視設計的創新價值、民生意義和文化影響,倡導把設計融合到各個行業中、融入全方位的生活方式中,與技術、材料、工藝等結合在一起,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凸顯設計思維、方法和價值對于促進社會進步、推動經濟發展、提高生活品質所起到的引擎作用。
經典設計獎自2011年設立以來,相繼評選出了一系列具有設計價值導向,跨領域、跨行業、跨平臺,見證國家、產業與大眾生活發展的經典設計作品和項目,清晰地表達了對于設計理念的“北京態度”。回顧前七年的經典設計獎評選,獲獎作品均是基于“大設計”思維下的經典設計項目。
2011年的天安門觀禮臺,通過極簡主義的設計方式解決了觀禮臺功能與天安門城樓的和諧關系,是一個甘當配角的建筑;當代藝術家汪建偉曾評價說,“天安門觀禮臺是在學科的內涵和邊界都很模糊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做出的極簡主義的杰作。”
2012年的青藏鐵路,為藏羚羊留出生命通道,為保護濕地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充分體現工程建設要符合生態系統的大設計觀;中國工業設計學科奠基人柳冠中表示,“青藏鐵路的獲獎預示著中國大設計時代的來臨。”
2013年的紅旗渠,濃縮了古代中國人的設計智慧,體現了因勢利導、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因材施藝的設計思想,展現了傳統水利營造智慧的現代創造與應用實踐;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敏稱,“紅旗渠凝聚了中國人的創造力,依太行而建,就地取材,在沒有破壞環境的前提下,解決了當地民眾的飲水和生產灌溉問題,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2014年的中國大運河保護性修復項目,更好地詮釋了文化遺產保護與再設計利用的思考,在充分尊重歷史遺跡、保持原有生態風貌的前提下,對大運河及沿岸歷史遺存、歷史街區村鎮及相關聯的環境景觀等進行保護性修復和再利用設計。這些彪炳史冊的設計通過經典設計獎項的評選、表彰、推廣,都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提升了中國設計的國際話語權,同時也在精神高度層面樹立了中國設計的風向標。
而隨著近三年來,代表科技與設計系統集成的中國高鐵、代表中國制造與智造的華為手機、代表中國自主集成創新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接連獲獎,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著公眾對設計的認知,引領著未來設計的趨勢。眾多參與設計周的設計師開始將“大設計”觀念視為當代設計的追求方向,被業界稱為設計思想的“北京特色”。
經典設計獎:多元關注視角下的自主創新設計極具競爭優勢
今年,經典設計獎的提名機構更加權威多元,提名領域更為廣闊豐富,提名方向更加規范合理,共劃分為鄉村振興、生態文明、自主創新、綜合設計等四個設計方向。鄉村振興方面,以國家政策為導向,涵蓋田園綜合體、產業強鎮、現代農業園、農業創新營銷模式、農村人居綜合整治、鄉村傳統文化設計、鄉村精品酒店民宿等,共征集作品96件;生態文明方面,關注推動中國生態農業發展、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設計項目作品,從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農村能源建設、農業農村節能減排、農村能源體系建設等方向優選出58件作品;科技創新方面,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共選擇出近年來已經產生顯著社會成果、處于國際技術發展前沿、取得設計創新重要技術突破的項目作品101件;綜合設計方面,聚焦在工業設計、建筑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等專業領域涌現出來的代表性設計項目,特別征集了體現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的設計項目及作品,共征集作品173件。
2018設計周頒獎儀式典禮現場
2018設計周頒獎儀式典禮現場
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
最終,被譽為“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后中國印刷術的第二次革命”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摘得了桂冠。評獎委員會認為,1979年北京大學王選帶領團隊設計完成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針對漢字印刷的特點和難點,開創性地發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壓縮技術和高速復原方法,率先設計出相應的專用芯片,攻克了漢字信息的數字化存儲和輸出等世界性難關,引發了我國報業和印刷出版業“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的技術革命,也為中國印刷設計開辟了創新之路,為信息時代漢字和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創造了條件,是自主創新和運用高新技術設計改造傳統行業的典范。
在“大設計”的思維導向下,王選團隊的獲獎可謂是實至名歸的,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同和積極反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認為“不光對中文,對其他類似的拼音字母也是革新性的,是一種率領性、創新性的引領”。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吳志強表示,“經典設計獎的提名項目一是要夠經典、影響面積大;二是要影響時間長、經過一定的時間考驗。在北京國際設計周眾多優秀的提名項目中,王選團隊的項目最符合上述兩點”。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敏認為,“這個項目盡管看起來是技術性項目,但是對設計行業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改變,結合產生的時代背景來看,王選先生走在了西方的技術前面,解決了照排的問題,非常具有經典設計獎所體現的經典價值”。經典設計獎的評審專家李丹陽更是很感慨,“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歷史學家漢斯寫了一本世界史,關于中華文明有這樣一段論述:中華民族雖然擁有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但是他們終將背負著沉重的四方框文字走向現代。王選團隊打破了這種擔憂和預言,破解了漢字和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歷史性難題,獲獎可謂當之無愧”。據評獎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設計”的概念在今天早已超出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等“小”領域,發展演變為擁有工程設計、系統化設計、統籌設計等的“大”設計概念。而設計師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于傳統。就拿“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來說,總設計師王選相當于“架構師”,發揮著軸心作用。
今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新增設了兩個專項獎——“傳統工藝設計獎”和“服務設計獎”。
傳統工藝設計獎:關注傳統工藝走向現代生活的創新能力
新增設的“傳統工藝設計獎”以傳統工藝的現代轉化為方向,倡導建立現代生活美學價值導向,讓“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發掘獨具前瞻力、創造力、影響力的優秀設計作品、項目或機構,樹立傳統工藝再創造的風向標。
北京APEC領導人服裝設計項目
評獎委員會認為,北京APEC領導人服裝設計用不同材質比例、不同工藝對服裝進行了創新設計和整體優化。將宋錦、漳緞、蘇繡、盤扣等中國傳統工藝中,與時代文化相適應的中國元素提取出來,與當今的服飾文化、審美需求和流行時尚相融合,既具有中國氣韻,又不失國際風范。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工藝的文化魅力和設計的創新力量,使中國傳統服飾具有再設計、再創造的價值。其特色與方法對于“新中裝”禮裝的普及化和常服化具有示范和引領作用。
服務設計獎:倡導設計讓大眾生活更加美好
新增設的“服務設計獎”,順應了國際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著重關注設計思維在社會公共服務和消費模式方面的創新應用。專家在討論服務設計獎的定義和標準時認為,可以將服務設計分為公共管理和服務類:包括城市運營、社區服務、鄉村振興、精準扶貧、養老助殘、慈善服務、可持續發展等服務領域;生產和市場服務類:包括金融、交通、物流運輸、電子商務、信息通訊、租賃與商務、中介咨詢、制造服務等服務領域;生活和消費服務類:包括教育培訓、醫療保健、住宿餐飲、文化旅游、體育娛樂、人居環境、商品零售等服務領域;以及通過服務設計促進的社會創新領域的其它類別。
基于首次明確的定義和標準,專家們在終評中經過激烈的討論評選出了微信支付和小米生態鏈服務設計。其中,微信支付運用服務設計方法構建了可視的、安全的、完整的、連續的、開放的、智能的、環境契合的服務體系。微信支付的開放不僅完善了微信公眾平臺的生態系統,還激活了現有產業鏈,并催生出更多新興產業和服務模式。這是支付方式的一次重大創新,標志著“智慧生活”的來臨。小米生態鏈基于服務設計思維,抓住消費者期望用優惠的價格享受到科技帶來樂趣的消費心理,通過產業模式的設計,帶動了產業供應鏈各環節的協同發展,并給用戶帶來良好體驗。該服務設計探索了中國制造業從加工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提升的路徑。
“藍鯨一號”中國第一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設計項目
庫布其沙漠治理工程
“平仄”琺瑯提盒
“清庭設計”系列作品
本屆設計周獎項評選中,另有貴州板萬布依古寨改造設計項目、廣州白天鵝賓館設計項目、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創新項目、高景一號衛星工程、“藍鯨一號”中國第一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設計項目、北汽新能源 ARCFOX共6個項目獲得“經典設計獎”的提名獎;“平仄”琺瑯提盒、“清庭設計”系列作品、度兮“白鷺為霜”非遺服飾設計、“新營造”建筑設計產業計劃共4個項目獲得“傳統工藝設計獎”提名獎;北京市人才檔案管理服務中心的服務設計、支付寶螞蟻森林、農村小麥三產融合發展與農民職業化服務設計等7個項目獲得“服務設計獎”的提名獎。
(來源: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