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推出的“無人零售店”讓業界沸騰了,因為馬云曾在云棲大會上發出警告:純電商將死,新零售時代即將到來。“無人零售店”似乎是一次變革來臨前的號角。不過,不能肯定,“無人零售店”是不是馬云為即將到來的“新零售時代”設計出來的一種零售店形態,但可以肯定的,當前電商運營的壓力的確越來越大。
PK價格:電商同質化競爭嚴重
你去詢問任何一位電商運營人員,他們可能都會告訴你,如今電商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電商的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一個商品即便是價格浮動10元錢,都會帶動銷量的不小變化,電商賣家之間的價格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對于品牌廠商來說,除非一些特殊目的和活動,否則產品上線之初就已經定下來價格策略了,不允許渠道電商隨便改變價格的,否則很容易同一品牌內部打起價格戰。例如,活動價的目的一般是提升銷量數據,很多產品都是賠錢賣(有一種說法認為,電商低于20%利潤率就是賠錢)。拉新價是還保有10%~30%利潤的正常價格;利潤價保證利潤在50%以上的價格。
代理產品之前,品牌廠商會與渠道商合同約定一個最低基準價,任何渠道不允許低于這個價格。品牌商家一旦發現渠道怎么辦?三步流程:首先會聯系渠道并發送統一價格告之書,不同產品最低價是多少;對于不聽勸告的渠道將停止授權,停止發貨;這樣還無效,只能扣除一定比例的貨款作為處罰。有渠道欲反其道行之,價格調高5-50元,網店銷量下滑明顯。
那么,品牌廠商要怎么盯著渠道價格以及競爭對手的價格呢?有些品牌廠商采取的做法是多招聘幾位電商價格檢查員。對于擁有幾百幾十的SKU(庫存量單位)的電商,專門招聘一位檢查員監督一下確實可以滿足需求,但是對于數萬甚至百萬SKU的電商,難道要找幾十個檢查員嗎?咱們算一筆賬:按照2017年最新調整后的上海最低工資標準2300元/月核算,僅僅工資這一項,一年費用支出就是2.76萬元/年。
不足原來成本的10%卻能提升數百倍的效率
現在,如果有一個24*7小時全天候自動化平臺來幫助品牌廠商監測所有電商平臺相關產品的價格變化,效率是一個人的數百倍,年費成本相當于一個人的10%,品牌廠商會不會動心呢?
考慮到品牌廠商在電商價格監測的種種需求,博曉通通過多年行業經驗積累研發出一款電商價格監測平臺。注冊之后,點擊右上角的“DEMO”,或首屏圖片上的桔色按鈕“免費體驗”即可登錄系統。
圖1:博曉通電商價格監測平臺主頁
博曉通希望通過電商價格監測平臺可以節省電商運營人員監測電商平臺最終成交價格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分析電商促銷規則計算出商品的最終成交價格并及時發出預警,進而幫助電商運營人員及時調整價格策略。
下面,為大家介紹博曉通電商價格監測平臺的優勢功能。
圖2:博曉通電商價格監測平臺注冊用戶登錄主界面
1. 自動計算最終成交價
很多電商渠道可以通過促銷降低最終成交價,所以只有掌握促銷規則,才能計算出最終成交價,才能真正知道渠道價格變化情況,而很多電商平臺第三方雖然給出價格,但是并非最終成交價。對此,博曉通電商價格監測平臺將根據減、滿減、每滿減、每打折等促銷規則,及時計算出電商產品的最終成交價格。
2. 24*7小時持續監測和分鐘級價格預警
計算出最終成交價格之后,系統自動將數據入庫并對比預警價格,可以在幾分鐘之內為電商運營人員發出預警,及時發現電商渠道違規調價的操作并截圖作為證據。為了保證價格監測服務的持續性,博曉通為客戶提供7*24小時不間斷監測和預警服務。當前,平臺提供的是郵件預警,未來將根據客戶需求可以設置短信和電話預警。
3. 更精準鎖定所監測的SKU
相對業內同類系統,博曉通電商價格監測平臺可以提供更精準的價格和SKU數據監測,遠高于行業內關鍵詞模糊匹配的監測方式。目前,該平臺采集的價格數據包括服裝、鞋、家電、3C等品類下的主流品牌產品,覆蓋當前的主流電商平臺。
4. 更長的歷時價格分析和更深入的趨勢挖掘
博曉通價格監測平臺還可以提供更長周期(至少一年)的歷史數據分析,行業內一般只覆蓋近3個月的產品價格數據。對于品牌廠商來說,價格監測的需求不僅有助于渠道管理,更希望實現對競爭對手價格的監測和研究,深度發掘其競品價格調整的規律,同時及時獲取行業內異動信息的提醒。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而價格策略更是電商克敵制勝最強有力的武器。每年市場上大大小小的電商促銷日,如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6.18年中大促、8.18、光棍節、雙12等貫穿于一整年,讓價格大戰一觸即發,只要稍有大意就可能被競爭對手超越。博曉通電商價格平臺一定可以幫助各位品牌廠商,時刻關注渠道價格變化,發現競爭對手價格變化和規律,發掘行業價格趨勢,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幫助品牌廠商做到根據電商價格靈活制定價格和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