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萊比錫向南,有一個別稱為“真正的手藝”的德國古老小城,它就是普勞恩。小城保留著上百種古老手藝,最出名的非普勞恩花邊刺繡莫屬(如圖)。它已成為當今世界奢侈花邊刺繡的代名詞。甚至,連默克爾總理也為它作免費宣傳。
普勞恩位于薩克森州南端。在小城內行走,《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幾乎每家每戶的窗戶上都掛著普勞恩花邊刺繡:有的是小城景色,有的是花鳥,還有的圖案是山水美景……走進居民家里,桌布、窗簾、服裝、小掛飾等,也不乏普勞恩花邊刺繡。
小城還有一家成立于1984年的博物館,展示了普勞恩花邊刺繡600年的歷史軌跡。博物館分為兩個展覽室。第一展室里,可以領略普勞恩花邊刺繡各個時期的樣品。第二個展室則展示了制作普勞恩花邊刺繡的技術。
普勞恩在15世紀就是德國的棉制和貿易中心。隨著棉制業的衰弱,當地女性開始尋找新出路。她們在其他國家工藝的基礎上,逐漸創造了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花邊刺繡手藝——先畫好圖紙,然后用線通過挑、刺、繡、剪等工藝,制作出具有主題的白色或彩色花邊。這種花邊刺繡,很快成為貴族們的奢侈品。
19世紀初期,當地花邊刺繡商波勒爾發明了手搖繡花機,讓普勞恩花邊刺繡生產提高到新的高度。到1872年,小小的普勞恩已有200多家花邊刺繡公司。真正的轉折點是1881年,商人比克爾成功地發明了繡花機。從那以后,普勞恩花邊刺繡開始走向世界。1900年,它獲得巴黎世界博覽會的大獎。到1912年,普勞恩花邊刺繡迎來鼎盛時期,共有1.6萬臺繡花機投入生產。上世紀30年代,普勞恩花邊刺繡遭遇危機,二戰期間則一直停滯。二戰后,東德政府開始大力復蘇普勞恩花邊刺繡,走上國營化路線,產品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兩德統一后,這些企業又私有化。1994年普勞恩花邊刺繡成為全球原產地地理標志。
“普勞恩花邊刺繡是一種奢侈產品,”普勞恩花邊刺繡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超過一半產品出口。歐洲的皇室是普勞恩花邊刺繡的粉絲。像荷蘭王室曾訂購一床被子,手工制作花了400萬針。打上“普勞恩花邊刺繡”原產地地理標志的產品,即使一件手掌大的產品,也要三四十歐元,大些的甚至要幾萬歐元。如今,普勞恩花邊刺繡正走向時裝化。生產商與國際時裝設計師合作,推出系列婚紗、禮服及內衣,在柏林等地的時裝周展出。此前,一位德國超模身穿普勞恩花邊刺繡晚裝參加維也納歌劇院舞會,還奪得最佳禮服獎。
普勞恩花邊刺繡還贏得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青睞。每年圣誕節,德國總理府的圣誕樹上,總會掛上普勞恩花邊刺繡,然后總理在圣誕樹前向各國記者召開記者會。德國總理送給國外貴賓的禮物,也包括這種工藝產品。為了不讓普勞恩花邊刺繡工藝流失,當地每年會招收學徒,讓經驗豐富的老工藝師手把手傳給他們這門獨特的手藝。
【來源:環球時報 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