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概念車發布
3月15日,因為幾天前日本遭遇地震海嘯,寶馬集團董事長諾伯特-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在年會上的開場白顯得凝重,他沒用預先準備的講稿。“這場災難引起我們很大的同情,聽到消息,我們牽掛著寶馬在日本工作的同事們的命運。”寶馬在日本約有800名員工,雷瑟夫說,災難發生后,“德國總部迅速做出了反應,在日本工作的同事成立了一個應急小組,當地員工可以按照應急計劃,暫時搬到日本南方去,公司會給予他們生活方面的支持。派到日本的德國員工,如果他們愿意,可以撤離日本返回德國”。除了安排員工生活的善后,寶馬集團有關部門正在對日本地震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做出評估,評估需要7到10天的時間。作為生產鏈的一個環節,寶馬在日本有一些供應商,主要涉及變速箱等零部件。早在30年前,寶馬集團就已在東京大區成立了一個銷售公司,日本是寶馬最重要的亞洲市場之一。
如果沒有日本地震這個黑色的插曲,慕尼黑的“寶馬年”應該更像是一場分享勝利喜悅的報捷慶典。剛剛過去的財年,寶馬股價較前一年增長了85%,不僅超過全年預期目標,而且還創造了新的財政收入和利潤紀錄。寶馬集團史上最“牛”的分紅方案由此誕生。據雷瑟夫披露,在2011年5月12日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集團董事會和監事會將提議,把每股的紅利提升到前所有未有的普通股1.3歐元(2009年0.30歐元),優先股1.32歐元(2009年0.32歐元),兩者均創下歷史新高。雷瑟夫說:“讓所有股東分享公司的成功是寶馬企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內容,現在我們希望通過支付史上最高的股息,與股東分享我們的成功。”自1989年起,寶馬集團一直在為員工提供機會參與雇員持股計劃,所以很多員工將獲得紅利。不僅如此,寶馬所有在德國的員工2010年的獎金都拿到了1.6個月的薪資,超過了2007年的歷史紀錄。
豐厚的股東回報并不影響寶馬集團擴大再生產的更高追求,雷瑟夫宣布了寶馬2011年的目標——這是一個全球范圍的動員令,2012年汽車業務息稅前利潤達到8%到10%。為此,鎖定三大任務:盈利超過2010年,銷量超過150萬輛,寶馬集團三大品牌均創新高。
三聯生活周刊:您認為金融危機對全球汽車市場的影響已經過去了嗎?
雷瑟夫:2010年初,我們仍然面臨產能過剩的難題,主要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然而,到了2010年第四季度,我們實現了大踏步飛躍,產量創造了史無前例的新高。歷史上,我們從未在短短3個月時間里生產如此龐大數量的汽車。到2010年底,我們的訂單數量仍然超過原計劃10萬臺之多。這一數字已經是慕尼黑工廠年產能的一半。
三聯生活周刊:寶馬如何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雷瑟夫:應對不確定性已經成為公司業務的常態。世界各國的汽車市場發展軌跡不盡相同,市場需求變化莫測,地緣政治環境復雜,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貨幣匯率發生變化,世界各地日趨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全球數字化與網絡化的趨勢……導致各個市場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此外,突發事件往往猝不及防,就像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的動蕩中的國家,或者是發生了不幸自然災害的日本。基于以上幾點,我們也在采取針對性更強的策略,保證團隊和生產的最大靈活性。
三聯生活周刊:寶馬今年明顯提高了分紅額度,但我們也注意到,集團的流動資金已經達90億歐元,是否有其他考慮?
雷瑟夫:與前幾年比,這次提高紅利幅度是比較高的,接近于我們30%到40%的目標值。現在董事會正在制定新的戰略,我們也要為今后幾年做一些預測。
三聯生活周刊:寶馬在全球市場如何布局?
雷瑟夫:就像拼圖一樣,我們在全球市場的成功要依靠各個不同的部分。2010年,寶馬集團超過一半的汽車在歐洲售出。我們主要銷售市場是德國、美國、中國和英國。不過,我們還在很多較小的市場中獲得了快速增長,如巴西、俄羅斯、印度、韓國和土耳其。
011年的前兩個月,我們在幾乎所有的市場都繼續增長。歐洲、亞洲和美洲市場都獲得了兩位數的增長率。我們在今年的前兩個月向全球客戶交付了將近21.7萬輛汽車,創造了新紀錄。
三聯生活周刊:今年寶馬計劃如何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
雷瑟夫:我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勢頭非常滿意,我們相信今年也能實現兩位數的增長。但市場趨勢可以從一系列跡象看出,今年的增長率達不到去年的水平,也許增長速度會放慢。在經銷商網絡方面,中國發展得最快,現在我們在華有150個經銷商,今年我們會有200多個經銷商,將來也會打入一些現在還沒有經銷商的城市。在高檔豪華轎車領域,我們可能會首次開辟很多單獨的城市。
三聯生活周刊:在中國的新工廠進展如何?
雷瑟夫:我們目前在中國的運作主要是擴大產能,比如說在沈陽的工廠,主要是生產BMW 3系和5系長軸距轎車。我們正在沈陽鐵西修建的新工廠計劃于2012年投產,這是我們在中國市場實現進一步增長的先決條件。新工廠除了生產BMW 3系、5系之外,還將生產X1車型,新工廠的投產將使我們在中國的中期產能超過每年15萬輛。
三聯生活周刊:你預計寶馬何時會成為中國豪華車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
雷瑟夫:作為高檔車領導者,是不是要成為最大的?這是一個問題。我覺得能否成為最大的并不是我們最需要考慮的,我們希望每一輛車能夠實現非常好的單車收入,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即便我們在奔馳和奧迪之間,這個定位也已經滿意了。我們現在就在他們之間,因為這兩個公司從進入中國的時間上來講,奧迪是最早進入的,然后是寶馬,最后是奔馳。我覺得我們在中國的目標就是能實現理想的單車收入,單從銷量方面來講,我不覺得寶馬一定要當老大。
三聯生活周刊:寶馬集團的新能源戰略進度如何?
雷瑟夫:我們可持續個體機動性的清晰藍圖正在變成現實,今年,BMW Active E測試車輛就將交付給客戶。同時,Mini E正在北京和深圳進行實際道路測試,這一舉措使寶馬成為首家在中國道路投放電動車的高檔汽車制造商。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將在今年4月中旬的上海車展上亮相,這款插電式混合動力BMW 5系長軸距車型是來自中國、服務中國的電動汽車。
作為寶馬總部的最高決策機構,我們需要足夠的前瞻性,并且要著眼于公司每一項業務的長期發展規劃。如今,BMW代表了運動性和高效的駕駛性能,出于這個原因及多種考慮,我們已經決定推出BMW的子品牌BMW i。
三聯生活周刊:寶馬BMW i包括哪些車型?它有哪些優勢?
雷瑟夫:我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不斷提高品牌價值。2013年開始,BMW i將發布具有高度可持續性和高效的電動汽車。BMW i3將成為寶馬首款純電動城市用車,BMW i8的插電式混合動力驅動系統完美融合了高性能發動機的強勁動力和小型車低油耗、低排放的環保特點。作為首創,BMW i3和BMW i8的駕駛艙是由高強度、重量極輕的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塑料制成。
三聯生活周刊:你認為碳纖維在未來汽車領域將扮演什么角色?
雷瑟夫:寶馬高性能車型,也就是M系列已經使用很多碳纖維的部件,將來寶馬品牌車身也會使用越來越多的碳纖維材料,但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
三聯生活周刊:據我們所知,現在寶馬的競爭對手也開始講究碳纖維,對此你怎么看?
雷瑟夫:我這里要重復我剛剛在日內瓦說過的話,我們當然也很關注大眾集團是否使用碳纖維材料,這至少也是一種肯定。盡管大眾集團幾個月以前還認為鋼材和鋁合材的應用才是正確的,如今,他們自己也開始嘗試應用碳纖維,這恰好證明了我們的戰略是正確的。此舉不會影響我們的戰略,其實碳纖維是一條產業鏈,包括很多生產基地。
三聯生活周刊:你對2011年有怎樣的期待?
雷瑟夫:今年寶馬集團上市的新車型極具競爭力,包括全新BMW 6系敞篷車和雙門轎跑車、全新BMW 1系M雙門轎跑車、全新BMW M5、全新Mini雙門轎跑車以及第二代BMW 1系等。我們正努力拼搏,以期在2012年汽車業務息稅前利潤達到8%到10%的水平。我們看到了非常好的機會在汽車業務上持續實現這樣的水平,當然這也取決于全球狀況的穩定。
三聯生活周刊:前不久在北非和中東發生的事態對寶馬集團產生了哪些影響?是否影響了在中東的銷售?
羅伯森(寶馬集團負責銷售和市場營銷):我們在埃及的工廠大概關閉了一個多星期,現在已經復產,產能也已恢復到常態。在開羅和亞歷山大等地的一些經銷網絡也受到了影響,現在也已開始恢復了經營。另外還有一些北非國家,在過去幾年我們在那里取得了很好的增長,包括7系和X5等銷售情況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