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與霧霾“戰斗”漸漸變成大家生活的主題,特別是在華北地區,自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以來,普通民眾對于霧霾的了解也逐漸加深,關緊門窗、減少出行、外出時戴上口罩全副武裝等成為我們對抗看得見的霧霾、減少其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有效措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霧霾天氣形成的背后是系列大氣污染的共同發力,后知后覺的我們終嘗苦果。然而,還有許多看不見的、甚至不為人知的環境污染和隱憂,我們又將如何應對?
近日,有關“貴州省清鎮市塘關灰場粉煤灰違規處理,危害周邊居民安全健康”的消息不脛而走,特別地,由于塘關灰場地處貴陽全市人民飲用水源紅楓湖旁,對紅楓湖而言是一個重大污染源,事關整個貴陽市的飲用水安全,短時間內引發高度關注和熱議。
據悉,塘關灰場內堆放的粉煤灰是燃煤電廠排出的主要固體廢物,這種從煤燃燒后的煙氣中收捕下來的細灰,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氧化鋁、三氧化鐵、氧化鈣和三氧化硫,是我國當前排量較大的工業廢渣之一。大量的粉煤灰如果不加以處理,就會產生揚塵,污染大氣;若排入水系會造成河流淤塞,而其中的有毒化學物質還會對人體和生物造成危害。
另一方面,粉煤灰也是新型墻體環保材料開發和利用的原材料,許多企業因此打算投入到這場變廢為寶,造福貴陽市民的環保行動中來,獲得盈利、口碑雙豐收。知情人士透露,原本有一家浙商投資控股的外來企業貴州泰興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泰興”),以市場轉讓的形式,已經取得對貴州華電清鎮發電有限公司位于紅楓湖旁的塘關灰場的所有權,且雙方通過簽訂《塘關灰場環保安全協議》明確了相關責任和義務,并將項目定位為“保障貴陽市500萬群眾生活飲用水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環保項目。
正當清鎮當地居民期待粉煤灰清理工作進一步開展實施之際,貴州泰興卻反映,其在進駐塘關灰場過程中,不僅多次受到本地企業清鎮市萬櫟商貿公司的百般刁難,對方甚至聚集本地黑惡勢力對公司員工進行武力阻攔,恐嚇、威脅、圍毆進駐員工;而且公司公章“貴州泰興貿易有限公司合同專用章”也被私刻并冒用,已對外產生銷售額數千萬元,相關環保工作卻未見動靜。
目前,萬櫟商貿公司的地方保護主義不但使貴州泰興無法及時行使對塘關灰場內粉煤灰(渣)的所有權、清運治理權和開發利用權,實際需承擔的該灰場在清運治理過程中的壩體安全、生產安全、環保和清空該灰場后的生態恢復等責任同樣處于擱淺狀態,再加上私自開發粉煤灰等系列違法違規操作所帶來的種種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這也就不奇怪塘關灰場附近居民為何會對此事件如此關切!
當地企業貪圖利益對外來投資企業采取暴力打壓的做法,本身性質就十分惡劣,對當地投資環境的損害也將難以彌補,更不顧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明知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卻仍舊一意孤行,同樣讓人感到后怕。比起看得見的霧霾,這些雖未爆發,卻不斷在積累的污染與傷害豈不更令人不寒而栗?
希望事件在后續進展中有關部門能夠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還事發當地居民一片綠水青山,凈化貴州投資環境的同時,切實保障外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