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已經過去,翡翠市場整體行情盡管低迷,但是產業發展動向卻相對清晰。就翡翠上游廠家而言“堅守”是基本的市場狀態,對翡翠品牌商而言“優化”則是品牌的關鍵詞,而整個產業,在循序漸進中消化庫存,完成產業鏈的閉環則是“大盤”要走和摸索的方向。作為翡翠從業者,今年有以下幾點是值得關注的:
第一:稅收調整
緬甸聯邦議會通過2015~2016財年稅收法,該稅法規定,對特殊商品征收貿易稅稅率為:珠寶玉石毛料15%,珠寶玉石成品5%。新稅收法的實施后,緬甸國家購買珠寶玉石的成本將大幅降低。而此前的稅率分別為原料30%,成品15%。而目前,我國翡翠原石進口關稅綜合稅率高達33。9%,也就是說這里除了緬甸當地對原石的高額稅率外,還有國內關稅。
第二:稀缺問題
伴隨今年第52屆緬甸公盤的舉行,業內關于原料價格上漲、標王、面粉貴過包等話題、言論再次嘩然一片。然而,就翡翠行業的閉環鏈條而言,翡翠加工生產的原料稀缺與終端貨品稀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由于這兩年大部分原料加工后未完成銷售閉環,就終端而言以目前翡翠存貨、存量講,稀缺之說言過其實。換句話說,52屆的緬甸公盤的實際原料投資成本從加工到最終投放到終端市場起碼也要一年半載的過渡期,過分強調公盤的原料價格并無太大的實際意義。消費者應該認清,近幾年終端貨品翡翠一直不存在斷貨的情況。另外,翡翠不是易耗品,可以再次通過業內人士流通入市。
第三:流通驅動
如果說過去翡翠市場的渠道是以發展直銷、經銷、加盟為主要方式,那么未來的市場,平臺思維下的粘合性將越來越強,組織門檻越來越弱,服務卻越來越貼心到位。依托平臺資源而實行貨品面向全行業的開放流通,全國零售商無需加盟,只需進貨滿一定金額即可同樣享有等同加盟的調換保障。這種通過首先實現貨品在行業內的流通最終驅動外部消費的方式是幾乎無成本的新品導入與盤活。而深圳水貝的翠花翡翠平臺即是此模式的創新引領者。據悉該平臺將在7月底開業,屆時全國珠寶商將無需加盟,也可獲得實實在在的“流通驅動”。
第四:業鏈壓縮
從去年起,根據產業基地的數據顯示,在產業集聚地的翡翠賣場中將近有過半商家離場,而這些商家中,大部分為中間商。中間商貨品渠道的減少又間接迫使工廠除了做好生產外積極尋找其它銷售方式,一場以工廠對接終端的產業鏈壓縮在悄然展開,而隨著微信等網絡社交工具的興起,翡翠的網絡銷售也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五:多管齊下
2015的翡翠市場無疑是“高端翡翠銷售比渠道,中端翡翠比品牌,低端翡翠看性價比”的一年。面對市場變化只有積極調整貨品主力結構,優化性價比,加強團隊建設,促進品牌交融升級,才能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一方面商家需要積極尋找新品、高端貨源,通過高貨的進入帶動庫存升級,另一方面需要商家有布局終端,以營銷方案與團隊支持為切入的思維,通過品牌借力,攜手大品牌促成交融升級,從而發揮渠道優勢,實現效益最大化!
第六:突破方向
2015年,業內人士表示翡翠行業可能迎來“最低利潤年”。對于翡翠行業經銷商來說,當務之急是考慮如何建立起新產品、新渠道、新金融、新模式的新格局。同時,企業需要有大局意識,敢于面對行業問題,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當滿足其他企業所需,解決行業存在的階段性困境時,也就是商機所在。總體上講,未來珠寶品牌的幾個突破方向為:風格突破、品類突破、合作方式突破、平臺服務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