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宅門》里“白家老號”的后人,她是國際公關公司的中國區總裁,她與TCL集團掌門人李東生的婚禮曾被譽為“中國企業界最具影響力的婚禮”,如今,她以慈善家的身份被更多人知曉——TCL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華萌基金創始人、亞洲女性發展協會創會會長魏雪。從立志成為“中國公關第一人”到如今實現自己“投身慈善事業”的夢想,憑著多年的堅持與專注,魏雪正成為中國當代慈善界舉足輕重的人物。6月23日,魏雪領導的TCL公益基金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作舉辦了第二屆“TCL全國希望工程燭光獎”頒獎典禮,讓100名鄉村教師代表站在了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的講臺之上,接受來自全社會的真誠褒獎,讓“鄉村教師”這個職業再一次受到各界的關注。
第二屆“TCL希望工程燭光獎”頒獎典禮現場,頒獎嘉賓與100多位獲獎老師代表合影
積善之家 必有余慶
“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這里的“貴族”不僅指經濟基礎,更指修養和氣質層面的內涵。出身于傳統大家庭的魏雪擁有著百年老字號家族背景所賦予的文化和底蘊。家族長期以來堅持慈善的故事,讓魏雪從小培養了一份“濟天下”的心境。微時海外留學期間東西方文化、宗教文化的影響,更是讓平等博愛的價值觀植入她的內心深處。
2010年,在歷經創業、收獲財富之后,魏雪選擇將自己的主要精力從商業與工作逐漸轉移到慈善與家庭,將更多能力投入到貧困鄉村教育、關愛女性發展等公益慈善領域當中,開始了公益慈善的人生新征程。“我們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做些小事。”偶像特蕾莎修女的這句話已成為魏雪慈善理念的最好闡釋。2014年末,魏雪被《南方人物周刊》評選為“年度慈善家”。
發乎情感 成長于理性
博愛的大家庭,讓魏雪從小便有著友好和善的感性因素;多年征戰商場的歷練,讓魏雪行事干練、理智穩重。兩種看似有些矛盾的性格,在魏雪從事慈善事業的過程中,激發出了她更為深刻的洞察。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魏雪曾多次提及自己理性行善的觀點:“公益慈善靠熱情沒法堅持,如果你要讓自己的基金和項目專業且持續地發展下去的話,就不能情緒化”。然而在深入受助人群一線的過程中,魏雪坦言無法不常常“動情”。在與今年燭光獎獲獎老師的接觸中,魏雪偶然了解到一位來自貴州大山的盧漢軍老師,因前往北京領獎,他學校僅有的5名學生全部獲得當地教育局的特批放假。在撤點并校的大環境下,盧老師的黔西南州冊亨縣威旁鄉岜院小學由100多名學生到現在只剩下5名5-7歲的學前班學生,但他仍然為了這5名學生選擇獨自堅守在大山中。盧老師說,“只要還有一個孩子,我都不會離開他們的。”
盧漢軍老師的故事深深觸動了魏雪。作為一位母親,她開始在腦海中不斷設想這5位大山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狀態。雖然她知道這位盧老師的故事只是數百名燭光獎老師乃至當今鄉村教育的縮影,但她仍決定這次 “能幫一點是一點”,在盧老師離京前抓緊時間為他的學生們購買了滿滿兩包文具、書籍及教學用品。當這位來自西北的漢子接到魏雪的特別禮物的時候,黑黑的臉龐上紅了眼睛。
盧漢軍老師“僅剩”的5名學前班學生
慈善的本源也許正是來自于這樣一次次的“發乎于情”。但對于自己此次真情實感的流露,魏雪在平靜下來后卻開始了反思:“孩子們收到文具之后是否想要更多?購買的圖書在明年是否就不能滿足他們的閱讀?這一次幫助對于其他燭光獎老師的學生而言是否不公平? 這樣‘發乎于情’的物質慈善,是否可以產生長久效應,從根本上幫助所需人群呢?”
魏雪的這些思考不無道理,在第二屆“TCL全國希望工程燭光獎”中涌現的優秀鄉村教師數不甚數,每一位都有著感人至深的故事:金子黑,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馬依足鄉馬可村索瑪花園小學老師,作為是馬可村唯一能教彝族孩子們說漢語的老師,不忍心看到八十名孩子們失學,在海拔將近3000米的嚴酷環境下,一個人在一間簡陋的校舍里默默堅守19年。易章太,紅安縣大圣寺小學老師,身兼校長、門衛、廚師、老師,在一個教室里教三個班6個學生的8門課,一扎根就是37年。于冰,龍井市開山屯鎮亞松一小老師,在做完白血病骨髓移植手術后仍堅持選擇回到講臺,用生命倒計時去教好自己的每一次學生……
燭光獎“奉獻獎”獲獎老師上臺領獎,包括金子黑老師(中)、盧漢軍老師(右一)與于冰老師(右二)
面對中國800萬鄉村教師,此次的心路歷程,再一次讓魏雪堅定,慈善可以“發乎于情”,但一定要“成長于理性”。慈善不是一時起興之事,必須通過專業的機制、持久的計劃而生根發芽。“遵從本心去行善,但在這個基礎上,需要通過系統專業的操作將善念傳遞出去,以個人小善匯聚社會大善,讓每個心中有愛的人都能成為公益的踐行者”。
魏雪于湖北宜昌市長陽縣龍舟坪鎮寶箭山小學看望燭光獎老師與學生
銳意創新 堅定前行
作為執行理事長,魏雪將她的這一想法落實到了TCL公益基金會的實際發展策略中。根據基金會的官方發聲,TCL希望工程燭光獎將探索建立一個開放的鄉村教師幫扶平臺,發揮企業公益的價值,以企業之善帶動社會之善,改善鄉村教育的環境。魏雪在采訪中說到:“我們希望能引進各類商業機構的參與,如醫療企業給學校帶來醫療幫助等。讓擁有不同資源,想為鄉村教師、鄉村教育做點事兒的人們聚集合力,共創推動公益力量的成長和良性發展。而我們將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做一個優秀的平臺資源整合者。”
有生命力的慈善才能構建更高的影響力,促成強大的行善平臺建成。魏雪表示,“除了一顆真誠之心,形式上的不斷創新會吸引更多的關注”。第二屆TCL希望工程燭光獎自2014年11月啟動以來,通過中國青基會系統組織推薦和#我選我#網絡推薦兩種方式,面向全國666個貧困縣遴選優秀鄉村教師,最終評選出300位燭光獎鄉村教師,授予每位鄉村教師價值1.2萬元的獎勵,包括8000元獎金及價值4000元的線上線下培訓課程。燭光獎教師將分批次赴北京、上海和成都進行線下觀摩學習交流培訓。
相比第一屆燭光獎,本屆燭光獎進行了諸多創新:評選環節上,特設教師自薦活動“我選我”,鼓勵鄉村教師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發聲,不但獲得教師們的熱烈回應,更有學生、家長以至媒體朋友紛紛參與推薦優秀教師,共有419位鄉村教師通過網絡渠道自 薦報名,最終評選出60名優秀教師;獎項設置上,燭光獎從教師表彰的維度出發,將獎項細分為奉獻獎、先進獎、引領獎,從而得以更加全面地覆蓋與展示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崗位鄉村教師的杰出貢獻;獎勵機制上,除了“授之以魚”的物質獎勵之外,燭光獎更為300名燭光獎獲獎教師設立了“授之以漁”的培訓課程,讓很多辛勤堅守在一線的教師第一次走出鄉村走出大山……
魏雪為第二屆“TCL希望工程燭光獎”獲獎老師頒獎
然而,魏雪認為,這依然是杯水車薪。“我們足夠努力,但全國范圍內的鄉村教師為鄉村教育付出的心血與犧牲,還遠遠得不到應有的支持與滿足。” 從下一屆燭光獎起,魏雪領導下的TCL公益基金會將加大TCL希望工程燭光獎的資金投入,將每年獲得獎勵的鄉村教師名額由300名提高到450名,進一步擴大獲獎老師的受益范圍。
燭光獎老師的又一福音,來自政府的支持:今年6月初國務院公布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多項對鄉村教師的支持計劃,旨在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對此,魏雪認為,“此文件不僅可以讓很多鄉村教師看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鄉村教師的關懷及對農村教育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激勵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到鄉村教育公益事業。”然而,“從走訪與調研中我們了解到,除了待遇問題之外,鄉村教師面臨的問題十分復雜,還有職業上升渠道的不暢、社會尊重缺失等問題。這些還需要我們在漫長的時間里從上至下與從下至上一點點地探索與解決。”奉獻之燭的星星之火,正在大山深處默默燃燒,堅守百年樹人的光榮夢想之路,魏雪希望更多發乎情感的力量能夠加入到TCL公益基金會的平臺,攜手相伴前行,共同促進中國鄉村教育事業的理性成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