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分別為木杉服飾董事長張木杉、中國紡織出版社黨委書記董清松、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莉,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馮德虎、江蘇省服裝協會會長郁冰,常熟服裝協會秘書長歸無忌(風尚中國網 平 攝)
5月20日,以“江南文化名城,休閑服裝之都”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江蘇(常熟)服裝服飾博覽會暨阿仕頓2015江南國際時裝周在江蘇常熟盛大開幕。
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江蘇流行色協會秘書長周鈞,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獲得者、北京杉杉玫瑰黛薇服裝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劉薇,APEC會議領導人新中裝主創設計師、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楚艷,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常務理事、時裝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上海陳聞服裝創作工作室設計總監陳聞受聘為中國女式大衣設計研究院顧問。(風尚中國網 平 攝)
作為第十六屆中國江蘇(常熟)服裝服飾博覽會暨2015江南國際時裝周的重要活動之一,5月20日上午,中國女式大衣設計研究院在常熟正式落成。
眾所周知,常熟一直以羽絨服和休閑男裝作為服裝產業發展的兩翼助推,而女裝則由于種種束縛,長期以來未能得到跨越式的發展,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但是,以江蘇木杉服飾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常熟本土女裝品牌始終未曾放棄過,經過多年累積正逐步成熟脫穎而出。
“面對服裝行業發展的新常態,特別是羽絨服產業的調整,木杉女士大衣已連續數年銷量屢次突破歷史最好水平,進入發展快車道。”據木杉服飾董事長張木杉介紹,為更好地提升女士大衣的整體水平和設計實力,樹立木杉女士大衣的專家形象,木杉率先發起成立中國女士大衣設計研究院,希望通過這一平臺聚集亞洲乃至全世界的設計力量,深入研究女士大衣設計,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由木杉服飾攜手中國紡織出版社、《中國服飾》雜志舉辦的此次活動在當天迎來了眾多關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莉,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馮德虎,中國紡織出版社黨委書記董清松,江蘇省服裝協會會長郁冰,常熟服裝協會秘書長歸無忌,《中國服飾》雜志社總編輯李茗芳,《中國服飾》雜志社副社長李滿勛,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江蘇流行色協會秘書長周鈞,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獲得者、北京杉杉玫瑰黛薇服裝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劉薇,APEC會議領導人新中裝主創設計師、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楚艷,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常務理事、時裝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上海陳聞服裝創作工作室設計總監陳聞等行業領導、專家、企業代表、媒體等近200人出席落成典禮。
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馮德虎(風尚中國網 平 攝)
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馮德虎在致辭中指出,行業目前正處于緩中有進的發展過程中,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3月紡織服裝、服飾業主營業務收入達4620.1億元,同比增長8.0%;利潤總額260.6億元,同比增長13.2%。在此情況下,企業必須冷靜思變,通過特色化經營提質增效,培育新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實踐出獨有的商業價值。
他認為,木杉服飾正是準確把握近年消費需求的轉變,另辟蹊徑地以女士大衣為企業主營方向,通過尋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定位,在眾多常熟服裝企業脫穎而出,創造了獨屬的價值經濟,成為促進企業快速發展的新動力。
特別是其籌建的中國女士大衣研究院,聚合了產業轉型的關鍵力量——人才,勢必將有力推動企業在產品開發、品牌建設等方面創新發展,從而更好地提升自身設計水平和產品實力。
中國紡織出版社黨委書記董清松(風尚中國網 平 攝)
作為活動的主辦方之一,中國紡織出版社黨委書記董清松亦認為,以創意設計實現升級改造,將使自主創新能力真正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成為驅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5月20日下午,2015江南國際時裝周開幕當天,一場精彩的時裝發布會將觀眾引入江南勝景。丹水墨畫筑江南,裊裊伊人拂面來,由江蘇木杉服飾有限公司帶來的“木杉?夢筑江南”女士大衣主題發布會不僅讓大家現場領略到江南文化與時尚服飾的完美融合,同時還一睹國際最新色彩流行趨勢、女式大衣色彩運用與搭配技巧,以及后APEC時代新中式女大衣流行趨勢。
發布會突出“夢筑江南”主題,以觸摸尊貴、觸摸嘲諷、觸摸空間、觸摸藝術、觸摸江南五大系列演繹出時下都市新女性溫柔婉約的江南時尚風格。
觸摸尊貴系列選用木杉藍和黑色來凸現木杉女士大衣獨特的品牌印象,以現代感的裁剪結合優異的面料,將定制的細節工藝融入成衣,展現女性的精致與優雅;觸摸嘲諷系列用徽章、紐扣、圖案、貼布繡花等常見元素與玩味色彩相結合,改變傳統賦予其新的意義,在精致優雅和幽默詼諧中取得平衡;觸摸藝術系列用不同工藝的裝飾花作為設計元素,強調細節、強調手工藝,為女性營造一個花團錦簇的服飾藝術世界;觸摸空間系列將江南建筑中特有的立體主義融入設計,應用常規與不常規的對比、不規則的裁剪等手法帶來更多新意;作為壓軸的觸摸江南系列運用極富江南特色的刺繡,以江南山水、亭臺樓閣、灰瓦白墻、田園風光等為面料圖案,盡顯綺麗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