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身上,有著父母的影子;一個人的言行,體現家庭的素養。”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么》系列報道,引發公眾對傳統家庭教育的關注。而伴隨著這股“家風是什么”的討論展開,目前正在山東、貴州、湖北三大衛視黃金檔、央視一套上午檔熱播,全國網平均收視率已經破2的神話劇《封神英雄榜》(觀劇)也被扯進話題,觀眾對于劇中呈現的“家風家規”熱議不斷。

棍棒教育 李靖哪吒父子恩斷義絕
春節期間,央視推出《家風是什么》系列報道,引發公眾的關注與思考。在央視記者的隨機采訪中,有“富二代”回答家風是“不啃老不坑爹”,有明星說家風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國比家大”,還有小孩說家風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這個孩子的神回復,讓很多觀眾在一笑之余也不由想到了最近大熱的另一個孩子——《封神英雄榜》中的哪吒。

由華策影視、上海遠信影視聯合出品,簡遠信擔當制作人兼編劇,陳鍵鋒、張馨予、張迪、鄭亦桐 、姜鴻、張明明、吳卓翰、張倬聞等主演的《封神英雄榜》,自年初一開播以來,便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隨著劇情的展開,劇中的重要人物哪吒、李靖都已出場,但這對父子的相處方式卻看得觀眾唏噓不已。由童星朱俞碩扮演的小哪吒從出生起,便調皮搗蛋的令李靖頭疼,父子倆每次碰面都是劍拔弩張,小哪吒最終落得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下場。其實,李靖和哪吒父子間的這些故事,很多觀眾之前都了解。但當這些事通過劇情真實地表現出來,特別是熒屏上哪吒自刎,哭聲配合著悲涼凄婉的音樂,呈現出的苦情氣氛還是讓很多觀眾濕了眼眶。
對于這一悲劇,有網友責怪小哪吒頑劣成性,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熊孩子”,有網友責怪李靖不念親情太殘忍,也有網友從中開始反思:其實這就是中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棍棒教育”的典型,可嘆的是神話中的哪吒可以蓮藕化身重生,但如果是現實生活中呢?

親身上陣 簡遠信解讀儒家文化
《封神英雄榜》的編劇簡遠信看到網友的反思肯定會很高興。之前在宣傳時,簡遠信便不止一次地表示他在這部劇中要傳遞“儒家文化”,要讓傳統文化在詼諧逗趣的喜劇氛圍中,與時代新鮮感并存。

目前,《封神英雄榜》已經播出過半,這幾天剛好是周文王姬昌的重頭戲份。而在觀看該劇的觀眾應該不難發現,劇中姬昌的扮演者正是簡遠信本人。與在狐妖妲己的迷惑下,殺妻殺子殺王叔比干殺忠臣,最終走上亡國之路的紂王不同。姬昌愛民如子、積善行仁、真誠待人、禮賢下士,對兒子伯邑考、姬發、雷震子等人的教育,均以孝善為先,是百姓心中有名的賢王仁主。

隨著央視“家風是什么”節目的展開,這兩個家族興衰之路所體現出來的“家風家規”也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對于劇中簡遠信表演的姬昌,有網友覺得刻畫地太過仁善,但也有網友經過查證史料力挺:中國古人普遍有崇古心理,效法上古圣賢之君,周文王姬昌就是其中一個完美形象,歷代以復周禮為己任的人數不勝數,儒家先圣孔子就特別推崇文王,后世的儒家也把文王當成一個“內圣外王”的典型。而中國古人的家風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至深,家風有曰耕讀傳家,有曰積德行善,有曰仁孝清廉,可大致總結為“五常八德”,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八德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所以,劇中的姬昌如此完美,也挺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