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區對奢侈品公司的重要性,從一組數據中可窺見一二:法國巴黎銀行證券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大中華區為LV貢獻了1/4的銷售額,占到了卡地亞銷售額的35%,在OMEGA銷售額中所占比重高達45%。
不過,當奢侈品遇到中國反腐時卻敗下陣來。在“殺奢令”下,送禮風潮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男士服裝和腕表受到嚴重影響。世界奢侈品協會的監控報告顯示,2013年之前,在中國銷售的奢侈品中,禮品占據72%的份額。除了反腐風潮,海外消費的增長、網絡代購業務、假貨泛濫等原因都是將中國奢侈品市場拉入“深淵”的原因。貝恩數據顯示,過去3年中,按歐元計算,奢侈品行業銷售額的年均增長率超過了11%,主要受大中華區推動;2012年,大中華區奢侈品銷售額增幅高達19%。但今年的增速預計將降至4%,并將奢侈品行業的整體增速下拉至僅2%,30%(2011年)、7%(2012年)、2%(2013年)……美國貝恩咨詢公司發布的數據無疑在宣告中國奢侈品市場正一步步走向“冰點”,這一緩慢增長的趨勢將持續至2014年。
在大牌奢侈品“哀嚎”日子難過時,“輕奢”品牌則保持連續雙位數的增長。輕奢消費,就是“可以負擔得起的奢侈品”,即300美元左右的價格、最熱門的設計元素、堪比奢侈品大牌的質量、在高端商場里有門店的品牌。如今,“輕奢消費”作為一種更為理性的消費方式正在被大眾所接受。不少奢侈品消費者已經開始遠離那些高調、炫富型的品牌,轉而選擇LOGO并不太明顯,但款式更別致、質量優質的品牌。國際市場調研機構Euromonitor發布的《2013年奢侈品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的驅動力之一就是“輕奢侈”品牌的發展。2013年,包括FURLA、KATE SPADE等品牌紛紛尋找當地的合作伙伴一起大力開拓中國地區的業務。(據《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