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造假風波引發訂單大減 聚美優品被指來貨渠道存漏洞
有接近聚美優品人士透露,假貨風波之后,聚美優品訂單減少30%以上,對公司業績造成極大影響
本報記者 賈 麗
3月以來,垂直化妝品電商間的戰爭波瀾起伏,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近日,聚美優品更是卷入其中,被曝施壓供應商涉嫌不正當競爭,且陷入造假風波。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聚美優品來貨渠道或存有漏洞。不過,聚美優品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聚美自成立之初就堅持與正規代理商建立合作,很早就在采購部專門設置自己的質檢員,所有產品都是實物拍攝,采購商品的進貨渠道更是經過層層把關。”
訂單大幅減少 投訴量增多
實際上,雖然聚美優品方面表示,造假事件對公司銷售并無影響。但據記者了解,聚美優品假貨風波之后,訂單大幅減少。
記者曾多次撥打聚美優品官方客戶電話,均因客服全線繁忙被掛斷。一位接近聚美優品人士表示:“假貨風波事件之后,聚美優品訂單減少30%以上,投訴量大幅提升,消費者要求退換貨現象不斷,對公司業績造成極大影響。”
此前聯合創始人陳鷗在聚美優品推出三十天無條件退貨、全程保障、100%正品的三大政策,搶占市場。然而不足兩年,聚美優品卻負面消息纏身,除了“假貨”質疑,日前還被曝出涉嫌“施壓供應商”,要求供應商不向其他電商提供促銷支持,否則將面臨賬期延長甚至解除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陳歐將這些風波視為“競爭者慣用手法”。為增強消費者網購化妝品的信心,近日,陳鷗聯合歐萊雅、玉蘭油、佰草集、謎尚、曼秀雷敦等40多家國內外品牌聯合發起成立“真品聯盟”,并發出電商“行業自律”宣言。不過陳鷗的這一舉動并未平息爭議,反而引來新一輪質疑。
來貨渠道存漏洞?
那么,對于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假貨問題,到底是否真有其事呢?
對此,中國互聯網協會一位人士表示,關于聚美優品賣假貨的說法只是來自于一位自稱是“聚美優品前員工”的網友,其可信度低,需要有客觀事實為依據。
而一位廣東化妝品銷售渠道商告訴記者:“造假現象在化妝品屢見不鮮,對于聚美優品這樣大型化妝品網站來說,渠道一般較為正規。網站產品價格低于專柜,一方面是減去人工、店面等成本,另一方面不乏可能有部分水貨充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聚美優品爆發造假風波,不少大牌化妝品企業卻選擇與其撇清關系,這與聚美優品的強硬態度不無關系。據樂蜂網爆料,聚美優品要求各品牌供應商給予最大力度促銷,并將賬期延長逾60日。此外,對于聚美優品的產品的渠道和來源,部分化妝品企業也有所質疑。
一位化妝品品牌負責人表示:“部分化妝品銷售網站來貨渠道存在漏洞,并非從正規渠道獲得,其中不乏一些大型銷售網站。”
不過,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表示,電商聚美優品在行業內,尤其是細分化妝品細分市場中的實力不容忽視。陷入假貨風波主要是因為近期其產品質量、服務態度等引發消費者質疑,而聚美優品難以拿出確鑿的證據來洗刷自己的清白。雖然風波來勢洶洶,短期內對企業會有不利影響,但從長期看,不會對企業造成致命的威脅。
行業惡性競爭 對手互揭短
實際上,在一向被認為“水很深”的化妝品業,高價和大品牌產品成為眾多不規范商家“動刀”的目標,由于化妝品價格高、產品質量層次不齊,有著巨大利潤“縮擠”空間,且渠道復雜,從而讓商家有機會謀取巨額利益。
而為了奪取這塊巨大的蛋糕,競爭對手之間也“大打出手”。3月初,聚美周年慶大促銷,3天網站銷售即過10億元。當時,垂直化妝品電商口水仗一度升級,樂蜂網暗指聚美優品對供應商提價,湖南衛視與淘寶網合作的嗨淘網更是微博質問其賣假貨。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電商惡性競爭,不利于行業內建立合理、有序、公平的競爭環境,為電商未來的長期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而價格戰不斷,不僅進一步擠壓了行業利潤,使雙方兩敗俱傷,而且也不利于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業內人士還指出,電商最大的優點在于高開放、靈活性強、成本低,劣勢在于售后服務不健全,商品價格競爭激烈,利潤微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在售后服務等方面勢必會“偷工減料”,損害消費者正當權益。未來需要在售后服務、個性化服務、保障產品質量等方面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