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申請上市環保審查,到今年IPO申請過會,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相宜本草”)對于闖關IPO已經是胸有成竹。然而,相宜本草上市的一系列動作,卻引來多方質疑 。
相宜本草的騰飛始于2008年,在獲得了今日資本8000萬元的投資后,相宜本草的營業額由2007年的8800萬元迅速飆升至2.17億元,2009年更是實現了銷售額的超兩倍增長,達7億元。不過, 2010年相宜本草的銷售增速卻不斷放緩,當年收入為8.2億元,僅增長了17%。
面對相宜本草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和銷售額增速下滑情況,不少業內人士都紛紛觀望,相宜本草的銷售業績增長是否必須要依托渠道的擴張。
在眾多新聞報道中,都反復提及相宜本草的董事長封帥是出身于中醫世家,然而有消息稱,雖然封帥的外公曾是山東泰山腳下的一代名醫,并擅長對皮膚病的治療,但是封帥本人并沒有任何中醫從業背景。封帥曾在2009年也曾坦承:“家里是希望我能成為一名醫生,但是我所學的專業并不是醫科,畢業后從事的也不是中醫、美容行業。” 有業內人士表示,封帥的“中醫世家”的背景,無疑就是一個營銷噱頭。
盡管封帥沒有半點醫學從業背景,但是在產品宣傳中,相宜本草大打“中醫概念”牌,甚至還因涉嫌虛假宣傳而遭到處罰。
在相宜本草擁有的專利中,有85%的專利都與包裝有關。根據招股說明書,相宜本草總共擁有70項專利,但是其中61項都屬于包裝盒、包裝瓶、包裝罐等方面的外觀設計專利,只有9項發明專利,僅占總專利數的15%。
這就是封帥的相宜本草。